2017年3月8日,在湖北廣播電視臺舉辦的“3.8巾幗建功演講比賽”中,湖北壟上頻道《壟上行》記者昌子琪代表壟上參加了此次演講。在演講中昌子琪發(fā)揮出色,榮獲優(yōu)秀獎。
△壟上行記者昌子琪
△獲獎選手合影
壟上巾幗——昌子琪
昌子琪是“10.24事件”的英雄之一,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時15分許,為救兩名落水少年,湖北省長江大學昌子琪與十八名同學,奮不顧身,手拉手結成人梯撲進江中營救,兩名男孩獲救。
2009年11月11日,中共湖北省委、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18人為“全省見義勇為舍己救人英雄群體”榮譽稱號。
2009年11月28日,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、湖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分別授予“10·24”舍己救人群體“全國見義勇為英雄群體”及“湖北省見義勇為英雄群體”榮譽稱號。
△昌子琪之后還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10.24英雄集體演講,演講中報告團短短兩個半小時的報告會場上共爆發(fā)了60次熱烈地掌聲。
在此次“3.8巾幗建功演講”中,昌子琪把壟上精神、壟上人的優(yōu)秀展現得淋漓盡致,她是我們壟上的杰出代表。張海明臺長對子琪演講的評價 :扎根壟上,快樂成長!
以下是昌子琪本次演講的演講稿:
我在七月份來到《壟上行》的,到田間地頭采訪,夏天是最苦的,頭頂上太陽在烤,腳下熱氣往上蒸,站在莊稼地里,躲都沒處躲。而且有一件事我特別不能理解,欄目組所有的女生出門都不戴帽子不打傘,我堅持了兩天,實在受不了,去問帶我的彭孟姐:“鏡頭里可以理解是為了節(jié)目效果,鏡頭拍不到的時候為什么也要對自己這么狠?”彭孟姐只問了我一句,如果你是農民,看到個打著傘戴著遮陽帽的城里人來采訪你,你愿意和她說話嗎?你會相信她嗎?后來我才知道,這個規(guī)矩是彭孟姐剛來欄目時為自己定下的,她那時比我現在還小,這個細節(jié)我打心里佩服她!彭孟姐成為了我的第一位女神。其實哪個女生不愛美,但我們壟上的女生,永遠都是扎著馬尾穿著雨鞋走在田埂上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不美,很糙,但是比美更動人。
親農、惠農、暖農。自壟上品牌樹立以來,參加我們線下活動現場的鄉(xiāng)親們,從3萬6萬匯聚到每場10萬人,每場活動都是鄉(xiāng)親們對我們的信任,也是對我們的考驗。去年十月的一次活動中,我和韓會芳姐姐一組負責與當地部門對接,需要提前三天到。但那個時候芳姐正發(fā)著高燒,我勸她:“我先去,有什么事搞不定再叫你。”芳姐說什么都不肯,我急了,不就是個對接嗎,我即使做不到你那么細致,但也出不了大問題,有什么關系呢?芳姐沒和我爭,只是講了一個故事,有一位鄉(xiāng)親叫周云海,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,為了能趕到現場觀看壟上行的活動,他提前一天騎了9個多小時的自行車趕到了活動現場,咱們的活動開到哪兒,他就騎自行車追到哪兒。芳姐說,鄉(xiāng)下不比城里,沒有那么多娛樂活動,參加咱們的活動對鄉(xiāng)親們來說就跟過節(jié)一樣,我希望把每一點都做完美,讓鄉(xiāng)親們看到最好的效果。最后,芳姐還是和我一起去的,那次活動很成功。她是我的第二個女神。我們壟上的姑娘,都很倔,事關欄目、事關鄉(xiāng)親的事半步都不讓,不溫柔,但是這份倔強、堅持,比溫柔更暖心。
壟上行,四季行走為鄉(xiāng)親。鄉(xiāng)親在我們壟上人心里,不是一個冰冷的詞語、一個模糊的群體,而是一張張熟悉的面孔。去年12月份,我和嘉欣一起去荊州松滋采訪,沒想到車剛剛進村,居然有一位奶奶在村頭等著我們,嘉欣欣喜的跳下車,拉過老人家的手,和老人拉起了家常。這下我可迷糊了,我們的采訪對象明明是個大叔,這奶奶是誰?原來,咱壟上曾經自籌資金50多萬元,為荊州市的八個貧困戶,每戶建一棟八十平方的新房,老奶奶就是其中一位,當時嘉欣負責對接奶奶家,從房子建好后一直到現在,只要逢年過節(jié)嘉欣都會給奶奶打電話,而奶奶只要聽說壟上行的記者來了,就會到村口等著。嘉欣只比我大兩歲,一個城市長大的姑娘,把鄉(xiāng)親這樣放在心上,我很佩服,她是我的第三位女神。當我們在村里走時,老人家問我,記者,你發(fā)現我們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?我們門上不興貼門神,貼的都是《壟上行》的年畫。我不知道有多少欄目可以做到這點,但我知道這是比任何獎項都珍貴的榮譽。
在今天,新的口號在壟上人心中傳頌:天之下,壟之上。我們壟上的姑娘,愿意在這天地之間,扎根壟上,因為最高的存在,往往從最低的地方開始,生命的修行,要聞泥土的香氣,也要聽山頂的風。從大地開始,向天空延續(xù),越扎根越旺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