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這樣一句話: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,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。在宜都市的枝城鎮(zhèn),有一位名叫胡延榮的老人剛剛去世。但是,只要提到他的名字,大伙都會想到“好人”兩個字。
一摞筆記本 記錄好人足跡
“都知道他,家喻戶曉。”
“經常做善事,好事。”
“助人為樂,我們這里巷子都是他掃的。”
大伙說的好人,名叫胡延榮,是宜都市枝城鎮(zhèn)糧管所的一名退休職工,5月6號,胡老因病不幸去世。他生前的好搭檔茍師傅說,胡老這一輩子,都在為幫助身邊的人而奔波。
他做事都帶個包,貧困生,殘疾人的困難都裝袋子里,在心中。
by 宜都市枝城鎮(zhèn) 茍志遠
一個普通的退休職工,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多群眾的贊揚,大伙為什么都喊他“枝城好人”呢?
打開胡老的手提袋,里面有厚厚一摞筆記本,里頭密密麻麻記錄著枝城鎮(zhèn)一些貧困戶和留守兒童的信息。
胡老的退休工資并不高,不過,每個月他都要擠出一半工資來資助別人。今年12歲的田其松,四個月大時父親因病去世,母親也在11天后離家出走。胡延榮聽說孩子的情況后,將他作“編外孫子”,并把他接到家里吃飯,一吃就是3年。
田其松說:“除了我爺爺奶奶之外,最關心我,當成親爺爺一樣看的。”
這些筆記本,是胡老的一部幫扶日記。為留守兒童、困難戶找到了幫扶對象,胡老也會清楚地記錄下來。
一人奉獻感召一群“活雷鋒”
在胡老的感染和帶動下,周圍不少鄉(xiāng)親都想?yún)⑴c進來,幫扶貧困對象。2009年3月,胡老給全國道德模范吳天祥寫信,成立了“枝城吳天祥小組”。組員從最開始的10人,發(fā)展到了現(xiàn)在的98人。
我們都是很窮過來的,希望別人幫助我,我也要幫助別人。
胡老患有心臟病,走路急了或爬坡都會上氣不接下氣,但他卻說:“只要我還有一口氣,就要將好事做到底!”
現(xiàn)在,“吳天祥小組”活躍在枝城的大街小巷、各行各業(yè),七年來已經累計募集捐款25.3萬元,幫扶困難群眾897人次,結對幫扶困難學生112人。
一人為人,兩人為蟲,三人為眾。希望全社會都來參與,大家力量就大了。
by 宜都市枝城鎮(zhèn) 陳一民
為做好事 父親成了“月光族”
有這樣一組數(shù)字,四十年多年來,胡延榮幫助過42名孤寡老人和困難戶、資助110名貧困學生、挽救了一個12歲少年的生命。胡老日復一日的辛苦奔波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枝城鎮(zhèn)上的這棟兩層樓房,就是胡老的家。胡老樂于助人,家人早就已經習慣。而退休之后,胡老基本上每天都在外面奔波。
一頭連著留守兒童和困難戶,一頭連著愛心人士,胡老就是他們的一座橋梁。每一次走訪,每一個筆記,都是為了將幫扶落到實處。
胡延榮的兒子胡斌告訴記者:“他在家里待不住,除非人特別不舒服,兩天不出門,我們才知道真的病了。”
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。這些年來,胡老對家里人照顧得很少,而家人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。
胡斌說:“我覺得他是月光族,跟媽給基本的生活費,剩下的錢都自己用了。”
天天做好事 道謝的人沒斷過
胡老的付出,也為家人帶來了一些意外的“收獲”。經常會有鄉(xiāng)親登門,送來他們的謝意。
作為一名老黨員,胡老即使在病床上,也在想著怎么帶好小組,為群眾做好事。
胡延榮的老伴楊奶奶說:“他就希望全社會的人跟他一樣,多做好事,多做善事。”
5月6日,胡老因病不幸去世。73歲的全國道德模范吳天祥專程從武漢趕來,為胡老送別。
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,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。胡爺爺就做到了毛主席說的這句話。
by 全國道德模范 吳天祥
胡延榮:一生堅守感動一座城胡老留下了三個“遺愿”
1.捐獻眼角膜
2.“吳天祥小組”不能散
3.將最后一個月工資當作特殊黨費交給組織
這些愿望,他的家人已經幫他實現(xiàn)。
從一個人默默奉獻,到現(xiàn)在一群人個個是“雷鋒”,胡老的事跡,也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。
在全市掀起學習熱潮,讓他的精神得到傳承,發(fā)揚光大。
by 中共宜都市委書記 羅聯(lián)峰
現(xiàn)在,宜都市的的“吳天祥小組”承諾:要將小組發(fā)展壯大,把胡延榮老人“堅持一輩子做好事、帶動更多人做好事”的精神傳承下去。
壟上行記者(李磊杰 曹麗萍)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