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話3小時 準大學生4萬學費沒了
前幾天下午,在一通長達3個多小時的電話后,十堰準大學生小李和家人辛苦4年,從牙縫里攢出的4萬多元學費沒有了。
小李家住十堰張灣區(qū)柏林鎮(zhèn)柏林村,父親在工地打散工,母親因病在家,照顧12歲的妹妹,一家四口全靠父親每月2000元的工資過日子。因為家庭貧困,這次上大學需要助學貸款。8月24號下午4點半,小李與母親在張灣區(qū)教育局辦完助學貸款回家時,一個陌生號碼打了進來。對方聲稱自己是某銀行客服,說小周的銀行卡在上海消費了1萬6千多,必須在晚上6點前還款,不然就會強行扣款。
隨后,對方借口小李可能是信用卡丟失的關(guān)系,將電話轉(zhuǎn)接到上海浦東公安分局,一名自稱 “宋警官”的男子告訴小李,她可能涉及到一起大案子,目前,浦東公安分局正在辦理。
小李當時不相信,“宋警官”就讓他查114,查上海警局的電話。小李剛查到號碼,一個與查詢號碼相同的電話就打了進來。就這樣,騙子通過一步步的誘導,慢慢騙取了小李的信任,隨后,該男子稱需要小李去銀行把銀行卡“解凍“。
于是,小李與母親一起來到了柏林鎮(zhèn)上的一家銀行營業(yè)網(wǎng)點的ATM機前。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,將銀行卡插進了ATM機,按了轉(zhuǎn)賬鍵,并輸入了對方提供的卡號。
這事對方告訴他,讓他回家說過一會兒會給他打電話,這下小李才開始懷疑,回家一上網(wǎng)查了一下就打電話報警了。
目前,警方正在調(diào)查此案。
(十堰臺:王丹陽)
遭遇電信詐騙 兩大學生不幸猝死
最近,大學生被騙的案件有很多,前一段時間在山東接連發(fā)生的兩起大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猝死的案件。而且,這些詐騙電話大多來自臭名昭著的170、171號段。這兩個號段由于沒有嚴格實名制,詐騙分子容易躲過跟蹤, 170、171號碼就變成了騙子熱衷的作案工具。在荊州,大學生們是否又遇到類似電信騙局呢?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很多同學都接到過類似的電話或短信,說中獎了,或者家人卡丟了,要借錢等等情況。
那么年輕人遇到電話詐騙,應(yīng)該如何處理呢?
沙市中學團委書記張珺說:“首先要相信專業(yè)人士能夠解決,比如說可以報警,讓警方來處理,其次要相信有多種方式可以解決,比如現(xiàn)在都有綠色通道,不會讓大學生貧窮而輟學 。”
采訪中,記者了解到,這些詐騙案還有一個相似之處,那就是作案者非常熟悉受騙者的個人信息。專家稱,目前詐騙分子更加傾向于利用被泄露的個人信息,精準作案,點對點的攻破,受害人容易放松警惕,詐騙的成功率高。受騙者之所以上當,就是因為騙子對他們的信息掌握太充分了。換句話說,個人信息買賣產(chǎn)業(yè)鏈不除,信息安全又怎能保障呢?(荊州臺 彭軍)
鏈接:準大學生學費被騙 報警后猝死
18歲的徐玉玉是山東臨沂一名高三應(yīng)屆畢業(yè)生,今年以568分的成績被南京郵電大學英語專業(yè)錄取。8月19日,有個陌生手機號碼打到徐玉玉母親的手機上。對方稱自己是教育局的,發(fā)放助學金,剩最后一天,讓徐玉玉提供上學的銀行卡卡號,說到銀行會把錢給她打過去。
母親殘疾,父親打零工掙錢,徐玉玉家境貧寒,加上之前曾接到過教育部門發(fā)放助學金的通知,徐玉玉信以為真,按對方要求趕到附近一家銀行,準備通過自動取款機領(lǐng)錢,誰知落入對方陷阱,被騙走了9900元錢。 事后小徐意識到上當,非常懊悔、自責,迅速趕到派出所報案。
徐父回憶:“做完筆錄她自己上了車,上車出了派出所往東走了不到兩分鐘,我就發(fā)現(xiàn)她歪倒在三輪車上了,我喊她不搭腔 。”
開學在即 民警教你識破騙局
21號晚上,徐玉玉最終還是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,醫(yī)生給出的死亡原因是“呼吸心臟驟停”。徐玉玉的遭遇讓人同情,無獨有偶,8月24號,上海一大二女生接到短信稱航班取消,被對方誤導領(lǐng)取補償時,騙走 6100元學費。臨近開學,學生、家長要謹防各種詐騙。
荊州市公安局網(wǎng)安支隊案件偵察大隊副大隊長 魏松 當接到自稱教育、財政等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 說發(fā)放助學金 教育費 助學貸款 要主動與教育部門 學校聯(lián)系 證實真?zhèn)?同時不要透露家人、姓名的相關(guān)信息
民警提示,170、171號段為虛擬運營商的專屬號段,是詐騙重災區(qū),接到這兩個號段來電千萬要小心。除這些騙局外,騙子還常常以學校老師等身份打電話給家長,謊稱子女身體不適等情況,誘導受害人到銀行轉(zhuǎn)賬匯款,達到騙錢目的。
在上學期間,有些同學想找兼職,但要謹防騙子利用手機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等媒介,傳播虛假招聘廣告,騙取押金、保證金等。大學生找工作時不要盲目 在找工作以及打工期間 大學新生要提高安全意識 與雇主見面時最好請同學結(jié)伴前往 以免上當受騙 。
一旦發(fā)現(xiàn)上當受騙,也不要驚慌,應(yīng)在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(guān)報案。
民警介紹說, 目前公安機關(guān)部門已經(jīng)推出電信詐騙快速鑒定的制服功能,這種功能只要受害人在第一時間報警 并且能提供相應(yīng)的憑據(jù),警方就能及時地利用這個功能凍結(jié)涉案的賬戶,并且為報案人追回被騙的錢款 。 (荊州臺 張格格 王成文)
編后
一個正值花季的生命過早的凋謝,令人痛心。徐玉玉事件后,教育部發(fā)通報,提醒廣大新生謹防騙子以發(fā)放助學金等名義的欺詐行為;公安部刑偵局緊急提醒:170、171號段詐騙多發(fā),千萬小心。在我們提高警惕同時,也在擔心,我們的私人信息,會不會同樣落入不法分子手中,下一次,陷入這種“量身定制”騙局的會不會就是我們?大數(shù)據(jù)時代,個人信息保護任重道遠,相關(guān)監(jiān)管。
《壟上行》記者編輯報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