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感市的孝昌縣是一個苗木種植大縣,那里的很多鄉(xiāng)親都靠種植花卉苗木發(fā)家致富。在這其中,有一位姓沈的師傅,他的田地里也是種滿了樹,只是這樹嘛,和別家的長的有那么點不一樣。
龍頭、龍須、龍眼、龍身……沈師傅的地里,種植的這長相奇怪的樹,還真是像極了咱們中國人的圖騰——龍。
沈師傅說,他種的這個樹是樸樹。樹枝進入生長期的時候,他就開始給它塑形。經(jīng)歷了三四年的時間,才長成了現(xiàn)在這個樣子。
別人的地里,種植的都是綠化觀賞花卉苗木,而沈師傅地里種的全是“拐杖”。起初,左鄰右舍一些好心的村民就勸他,千萬不要因為“貪玩”誤了“正業(yè)”。
甭管別人怎么說,沈清華就是認準這條不尋常的致富路,并且一琢磨就是上十年。他說他要把根雕藝術融入到種植過程當中。樹木在生長的時候,他就給樹木塑形,最終采伐時,就成了一件天然的“藝術品”。可是,打造這樣一件“藝術品”,可并不簡單。每年7月是最炎熱的時候,也是給樸樹造型的時候,人熱得身上能長瘡。
種植塑形過程中,要吃盡苦頭,沈清華說他能忍。唯一讓他犯難的是,如何讓樸樹長出“龍頭”“鳳頭”、并且栩栩如生?沈清華說,大概兩三千根,才能發(fā)現(xiàn)一根到兩根比較合適的,然后根據(jù)這一兩根的,朝那個方向去發(fā)展。
在沈清華的家里,我們看到,所有的房屋里,基本上都堆滿了他種出來的“龍杖”“鳳杖”,而這些“作品”,沒有一件讓沈清華百分之百滿意的。只有少許他覺得還拿得出手。
四年時間種植一根拐杖,采伐后,再經(jīng)過烘干、磨光、上色等工序進行加工,就可直接當作一件藝術品來賣了。沈清華回憶說,今年上半年他賣了第一根拐杖,當時賣了180塊錢。
180元一根的價格,這還只是他的一件普通的“作品”。如果是精品,可就不止這個價格了。沈清華告訴記者,根據(jù)市場情況及網(wǎng)上的交易情況,一根精品差不多能賣到1000塊錢呢。
當?shù)卦诎l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,沈清華想把這些種的拐棍,打造成一件件旅游商品銷售。如今,他種的12畝的“拐杖”,可以收獲差不多2萬根“龍杖”和“鳳杖”。
其實現(xiàn)在沈清華還處于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的過程當中,他的這個致富項目,就是自己一個突發(fā)奇想的創(chuàng)意。但是,他敢想也敢做。6年實驗,4年打磨?,F(xiàn)在生產(chǎn)出來的一根根的“龍鳳”拐杖,包含了他很多的心血在里面。 現(xiàn)如今欠缺的就是營銷。但是好東西不怕巷子深,沈師傅的“龍鳳”拐杖,一定會遇到真正識貨人。
(朱嬋 袁勇攀 黃蕊 孝昌臺 陳臘梅 彭揚)
《壟上行》記者報道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