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冷的天,喝一碗熱騰騰的蓮藕湯,心里都是暖暖的。不過鄉(xiāng)親們知道嗎,蓮藕不能像稻谷小麥一樣,用機械收割,只能用人工把它從土里挖出來。冬季市場上蓮藕的需求量大,集中上市,挖藕工人們這段時間也就格外忙碌。
我們在荊州市沙市區(qū)觀音垱一個藕塘見到胡師傅時,他正把挖好的藕搬上岸來。每天從早上七點開始,胡師傅就要下塘挖藕,早上的最低溫度不到十度,為了御寒,胡師傅上衣就穿了五件,而且都是帶絨的。咱們的記者秦儉也換好了下水褲,要跟鄉(xiāng)親們一起去體驗。
藕塘里全是淤泥,一下塘,記者就陷到了淤泥里,還好胡師傅拉過來一條船??磥硪浾呷ソo胡師傅幫忙,那只能是幫倒忙了。今天來了一輛拖藕的貨車,為了能在中午之前把車裝滿連藕,胡師傅一刻都不能休息。
安徽籍挖藕工:“胡位明 早上7點做事,中午休息兩個小時,下午又要做一天工作八個小時。”
和以前用鍬挖藕不一樣,現(xiàn)在胡師傅挖藕都是一只手拿著水槍把淤泥沖開,另一只手判斷蓮藕的位置, 胡師傅說,這樣挖藕,一桿槍可以頂兩把鍬。
不過采用這種方法,胡師傅要把大半個身子都泡在水里面,一天就是八個小時。而且挖藕是一個技術(shù)活,講究也多,胡師傅說他也是做了這么多年才知道。
現(xiàn)在,胡師傅只要看一眼荷葉稈,就能判斷出蓮藕往哪個方向長,有了這個技巧,胡師傅可以比新手每天多挖上百斤蓮藕。一直到中午12點,整整忙了五個小時,一車蓮藕才裝好了。胡師傅上了岸,取下手套,我們才發(fā)現(xiàn),胡師傅的手跟平常人的顏色有點不一樣。胡師傅說:“這是水銹,是因為什么才得的,在水里泡的時間長了。”
這片活動板房里住的都是胡師傅的安徽老鄉(xiāng),除了部分挖藕工人外,還有一部分是在這邊承包魚塘種藕的老板。一回來,胡師傅洗了把臉,就趕忙去看今天上午的勞動成果。忙了一上午,賺了接近三百塊錢,這時,胡師傅的臉上才露出了笑容。
這幾天,蓮藕集中上市,過來挖藕的工人很多,地方不夠住,老板就在村里的空地上搭了一排簡易的棚子。挖藕工人李秋娥和愛人就住在這里。
從2004年開始,兩口子就和弟弟一起,在全國各地到處挖藕,成了職業(yè)挖藕工人,現(xiàn)在他們一年有是個月都在外面。到這里已經(jīng)四天了,住的地方卻非常簡陋,屋里的地是泥土,床也是木板簡單搭起來的,半面墻還是塑料布遮住的,一起風就呼呼地響。
不過,對于這樣的環(huán)境,兩口子已經(jīng)習慣了。石師傅說,由于挖藕太辛苦,剛開始并沒有多少人愿意從事這一行。最近幾年,挖藕的工價高了,做這行的也多了,現(xiàn)在他和愛人一天可以搞一千塊錢。
對兩口子來說,只要能賺錢,苦點累點都沒有多少關(guān)系。家里兩個孩子,一個在上大學,另一個在讀初中,需要錢?,F(xiàn)在,想孩子了,就打打電話,如果有wifi還能跟孩子視頻。
每年七月份,石師傅兩口子出門,差不多來年三月份才忙完回家,在外面雖然辛苦,但是掙得多,家里也蓋起了樓房,唯一的遺憾就是回家的日子太短了,不過石師傅說,只要兩口子在一起,心中有家,吃再多的苦也是幸福的。
(記者秦儉 魏偉)
《壟上行》記者報道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