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前,我們的暖冬專列,滿載著1500名老鄉(xiāng),回到了湖北老家。現(xiàn)在一晃眼,都已經(jīng)到了正月初九了。乘坐我們專列回家的很多鄉(xiāng)親,都陸陸續(xù)續(xù)的返回了廣東。但也有一些人,因為家中的牽掛,還想多待幾天。
家住黃石市陽新縣黃顙口鎮(zhèn)金星村的陳婷和她的老公,以及大伯大嬸還有一個堂哥,都是在1月13號那天,乘坐著我們的愛心專列回來的。
一家五口能夠免費乘車回家,陳婷現(xiàn)在都還覺得,跟做夢似的。其實,在他們還未到家時,我們《壟上行》的記者曾經(jīng)就到家里來看望過她的兒子小炫炫。那時候的炫炫內(nèi)向,不愛說話。
但再次見到他,炫炫像變了一個孩子似的,主動的給我們背起了唐詩,還說出了很多的英語單詞。對于孩子這樣的變化,炫炫的爸爸媽媽很是開心。
從炫炫兩歲開始,陳婷兩口子就常年在廣東打工,一年半載才能見上孩子一面,炫炫就由奶奶來照顧。
兩口子一回家,難得見到爸爸媽媽的炫炫就會粘著他們不放。一會兒功夫見不著,就會特別的傷心,哭著一家家到處找,天黑了也不怕。
我們跟炫炫的爸爸媽媽聊天,炫炫總是要坐在媽媽的腿上。媽媽讓他出去玩,他出去沒一分鐘,就又跑了回來了。奶奶說,每次兒子兒媳回來,炫炫都會這樣。他悄悄的告訴過奶奶,說怕爸爸媽媽突然又不見了。
在建筑工地上,陳婷的老公是一個木匠,她是一個小工。因為小炫炫要讀書,加上他們的工作也不穩(wěn)定,也沒法把孩子帶在身邊。90后的兩口子,沒日沒夜的在工地上忙活,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。為了賺錢,他們不得不遠離家鄉(xiāng),遠離孩子。
新的一年,陳婷兩口子,還是打算繼續(xù)回到廣州的工地上干活。他們說,工地的活雖然辛苦也不穩(wěn)定,但是相對而言要自由些。這樣,如果他們想孩子了,還能夠中途回家一趟看看他。
看著炫炫努力地在爸爸媽媽面前表現(xiàn)的畫面,我們似乎能讀懂孩子的內(nèi)心。他想說:“爸爸媽媽,我很乖,你們不在家,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,我念你們聽,你們是否可以多留下來幾天陪陪我”。年后的離別是在所難免的,離別時,孩子會哭泣也是必然的。但是作為父母的他們,依然不得不踏上離鄉(xiāng)的路。因為,在外的拼搏,是為了孩子更好的將來。
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左手牽著爸爸右手牽著媽媽,快樂的走在他們中間。小炫炫一年當中,也就是短短的一二十天時間有著爸爸媽媽的陪伴。孩子可憐,做父母的其實也不容易。希望炫炫的爸爸媽媽,在今年,可以多抽時間回來陪伴孩子,畢竟父母的陪伴對于孩子來說,才是最重要的。
(記者 朱嬋 馬飛 陽新臺 馮加慧)
《壟上行》記者報道